想避开“和尚光”,紫砂壶怎么看、怎么养?
中国早期著名的茶学、佛学、紫砂专业评论家周高起有句名言,曰“砂壶,有晶光者,最为上乘;有润光者,上乘也;和尚光者,最为贼相”。很多壶友对此很疑惑,什么样的光是晶光润光,什么样的是和尚光呢?紫砂壶表为何会有这样光泽上的区别?
真正的好紫砂壶,自发黯然之光,不艳不俗,入手可鉴;日久擦拭泡养,壶体则生晶润光泽。我们可以从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壶表细微晶体面的反光折射。
这款紫泥作品,在显微镜下颗粒均等、匀称,很多颗粒的晶体面都很大,折射出大而强的光点,这样的光点是为晶光。
这款底槽青作品,大一些的颗粒与小一些的颗粒并存,大的晶体面分散、小的晶体面密集,这样就会同时有大的反光点和小的反光点,看上去就有晶润之光。
这款朱泥壶在显微镜下显示出颗粒的晶体面细微紧密排列,它们折射出来的光点即是润光,密度高、深度有差异,看起来一片如云似雾。
这款外泥壶就显得与其他作品不同了。在显微镜下它的颗粒非常不明显,颗粒深度浅,仿佛脂浆粘腻,没有反光点而只有连续的反光平面。这就是典型的和尚光,俗称玻相。
从品质来说,晶光、润光一般只出现在上等紫砂壶上。这类紫砂壶矿料纯正、明针功夫高超、烧结到位。如果矿料不纯、颗粒不匀,或者杂质多、岩化不钧,会导致明针无法修饰、烧结显色有差异。只有真正的上好紫砂矿料,具有优质、均匀的颗粒组成,加上上乘的明针功夫将砂粒磨平、脂泥抿净,再烧制到结晶,才能出现晶润之光。
从紫砂壶的泡养上来说,也容易出现和尚光。《茶笺》有言,“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这说的是正常的包浆,其矿料肌理天生的内敛亚光,有温玉之感,亲切而不张扬,与人工抛光后的光滑玻璃之感完全不同。
《阳羡茗壶系》则云,“若滓斑斓,油光烁烁,是曰和尚光,而爱护垢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曰吾以宝其色尔,不知西子蒙不洁,堪充下陈,否耶”。说的是“污衣派”不注意壶内外的清洁甚至从不清洗,珍惜所谓的“茶垢茶山”而不去擦拭,用满是油汗的手去摩挲壶体。这些情况导致壶表“油光烁烁”如打蜡般,误以为是包浆,实则是和尚光。
要避免在养护过程中出现“和尚光”,还是要在使用时注意勤用勤洗,用壶时保持手与壶的清洁,用完后洗净阴干。包浆是天长日久的功夫,需要耐性、情感和时间的打磨,以自然之力养成自然之光,这才是爱壶人养壶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