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手工壶和模具壶、机制壶的区别
有些壶友一提到买壶,就强调自己只收全手工壶,毫不留情地将半手工壶拒之门外。他们看紫砂壶时,总在细细查找全手或半手的蛛丝马迹,一旦有犹疑,即便各方面都很喜欢的壶也都不着意了。在他们眼中,半手工壶和机制壶、机车壶差不多,完全谈不上价值。这真是太冤枉半手工壶了!
半手工壶,是指在制壶的某个过程中借助了特殊的模具来完成的紫砂壶。根据不同的壶型,半手工壶也有三种不同形式:用泥片制出壶身的雏形再用模具规整,然后手工制作其他附件;手工制出紫砂壶身,再用模具辅助制作出附件;壶身和附件都用泥片做出雏形,再用模具规整的。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半手工壶,并不是毫无感情地大规模复制,也不是一个模具一压就能压出几百把壶,而也是需要作者投入心血和精力才能完成的。紫砂壶的制作,即使使用了部分模具,也还有大量的手工处理步骤,其中精修的成分占了90%以上。
有的紫砂器型,尤其是花器,几乎不可能完全不借助模具。壶艺师每做一把壶,都会投入新的思想和感情,不会让自身的艺术构思重复而停驻;而半手工壶也因此有了不逊于全手工壶的独特个性和风采。比如最著名的半手工作品——汪寅仙大师的《曲壶》,即使借助了模具,那份独特的韵味和气度,岂是人人可仿得!
和全手工制壶一样,半手工壶也有打泥条、裁泥片、围身筒、拍身筒的步骤,也有搓嘴、把,也有光明针等一系列程序。
这也是半手工壶区别于模具壶、机制壶、机车壶最明显的地方。纯粹的模具壶被丁山人称为“铁模壶”,形制统一无个性;而那些批量制作的、纯靠机械完成的壶,紫砂泥质已经遭到了破坏、失去了应有的质感,壶表干涩无光,不能被称为“紫砂壶”了。
全手工制壶如果造型无创意、工艺不到位、缺乏思考与个性,亦只能是一般的商品壶,没有多少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半手工壶即使辅以一定的模型协助制作,只要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巧思,一定能制出极具价值的精品、藏品。
顾景舟大师曾说过,“工艺是其躯壶,思想是其灵魂,文化是其生命”。相比紫砂壶成型的方法,更重要的应该是作者倾注其中的思想和感悟。与其过分看重半手工还是全手工,不如多关注紫砂壶的精、气、神,品味每把壶不一样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