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难度级别的薄胎,却又美到极致
时间:2021-11-15 来源:名家风采
薄胎的紫砂壶,是极其吸引人的,常用“薄如蝉翼,轻如砂”来形容,但他的制作难度又是众所周知的,如果这把变态难度级别的薄胎,却又美到极致的紫砂壶,你心动了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此作品为作者匠心原创,借鉴蒋蓉大师《牡丹》,从设计到图纸到成品,耗时近两月打磨而成,反复修改调整,是一把不可多得的集大成者。
壶身整体为包心牡丹,以花为腹、芯为盖,花瓣纹理由手工压出来,堆泥少,提拿轻薄。
底座结合方器与筋囊器,为佛教代表信物,莲花底座。
阳线条凸起,阴线条往里捺,囊肉均匀。
壶钮以黄金段泥制成蝴蝶造型,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嘴把皆以光素器塑之,不喧宾夺主,增强实用性。
整器繁荣华贵,抢眼独特,从形体价值来看,色彩张力对比自然,花器冷艳到位。手法内敛含蓄,又与作者性格相符,将数种器型特点融于一体,值得反复观摩与收藏。
要想做出薄胎壶,在打泥片时就要打得比一般泥片更薄。这不算是一种工艺,而是一种技法,一种作者体现自己功力深厚的技法。由于胎薄、成形难,烧制时受热不均而易烧裂的原因,因而薄胎壶对技术纯熟程度的要求很高。要制作出一把完美的薄胎壶,并非易事。
作为一种实用器皿,这巧夺天工的薄胎壶要更多地照顾到“观赏”和“实用”的双重要求。“在手疑无物,定睛似有神”的薄胎壶,让人爱不释手,是意趣创作之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