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砂壶的“金砂显现”
紫砂壶的紫玉金砂感,是很多壶友的追求。但并不是每一种泥料制成壶都会有金砂显现;从泥料上来说,上等底槽青和降坡泥制成的壶,紫玉金砂的效果最为出众;从技艺上来说,铺砂和调砂都可以达此效果。
底槽青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是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钟爱之名泥。其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烧成后根据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呈现出不一样的色泽,而灰绿色斑状则化为不均匀的细小金黄色或灰黄色砂粒,在壶表面若隐若现。点点金砂犹抱琵琶半遮面,似漫天飞舞的雪花,纷纷扬扬落于壶上。壶身的刻绘却如洒了一把金粉,天然雕饰,美得让人窒息。
降坡泥原矿因含段泥、红泥、紫泥等诸多共生矿,故布满五彩斑点。其砂土气重,淳厚古朴、老味十足,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温润庄重,与古代传世巨作之气息、质感无二,深受喜爱老壶韵味的藏家追捧。橙红的底色上星星点点的黄色金砂,宛如星空中撒满的灿烂星辰,令人遐思,使人沉醉。更为密集的细小黄斑点铺满壶身,金光闪烁,古意盎然。肌理质感特殊却又浑然天成。
岩韵 汤宣武
而一些原本紫玉金砂感觉不太明显的泥料,巧手的匠人们也有调砂、铺砂等技艺来打造出“金砂显现”。
调砂是指在炼制泥料时,在天然矿料中按比例、目数加入另外一种熟的或半熟的天然矿料,并使二者充分且均匀结合。如调入的颗粒与原本的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本色调砂;调入的颗粒与原本的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凋砂。调砂得当,壶可夺目而养眼。作为装饰手法,调砂可改变泥料的质感和肌理感。经调砂后的壶含砂量较高,尤其异色调砂会产生梨皮那样的颗粒效果,但手感上依然温润。
铺砂是指在壶身胚体已经成型,尚有一定湿度的时候,把研磨好的生的或熟的砂粒。用铺或者撒、嵌的方式,施于壶身表面,再修一遍明针。与调砂完全融进泥料不同,铺砂仅作用于壶表的一层、一片、一点。一般紫泥(深紫色)上铺段泥点儿(黄色),烧成后的紫砂壶表面如繁星点点,如飞雪漫天,浪漫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