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好料,超高温下的本山绿泥
玩壶玩过本山绿泥的壶友,在见到本山绿泥壶的第一眼,应该都是被它的淡雅的色泽所吸引,加之紫砂艺人高温下的烧制,使之变得更加有质地和光泽,看起来十分的养眼。那么超高温下的本山绿泥,这样的绝世好料来自哪里呢?
首先解答众多壶友的常见的两个小问题。
何为绿泥?
绿泥属于粉砂质泥岩,是以矿料外观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矿料呈致密块状结构,含矿量极少,以泥中泥的形式产出,矿料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泽,基本呈绿色调。绿泥矿料的种类很多,根据开采矿区及矿层的区别具有多种不同的外观特征及烧成效果。
何为“本山”?
我们总是听到说本山绿泥,本山段泥,“本山”究竟是指什么?本山,即黄龙山,因黄龙山的矿料品质最好,随着紫砂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一些非产自黄龙山的紫砂矿料(主要出产于也属丁山的川埠、湖父等地)开始使用,为了加以区分,就把黄龙山出产的紫砂泥称为本山泥料。
本山绿泥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浅黄、米黄色,高温泛青绿色。本山绿命名:“绿”并不是因为烧成后色泽泛绿。很多人误以为,紫砂泥全是以烧成后的色泽为起名依据。其实不然,在古代,紫砂泥的称谓有一些是由挖矿的人根据矿料的色泽命名的,并不是矿料烧出来是什么颜色就全叫什么颜色。本山绿矿料成灰绿、黄绿色,因此被叫作本山绿。
本山绿泥为什么被称作绝世好料?
本山绿泥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的共生矿层中,仅仅只有数厘米厚,位于紫泥泥层中间,或紫泥与其它泥层之间的一层夹脂(也称绵头),产量非常少,可遇不可求,开采不易,所以非常的珍贵。加之本山绿泥原矿中石英含量很多,黏土成分却很少,烧结温度较高,胎质相对疏松,容易开裂,十分不易烧成,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烧成后颜色一般情况下多数呈黄色相,带有青色,呈现出冷色调。制作及烧制时泥性诡谲多变,对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非高手不可为,烧成温度范围很窄,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开裂等人力不可控缺陷。
如今的本山绿泥相对越来越稀少,价格高昂,而如今现存的本山绿泥也多为紫砂老艺人的家藏老料,加上泥性很难把握,成品率低,一把好的本山绿泥紫砂壶真的很珍贵,如果现在你的手中有一把本山绿泥的紫砂壶,你真的赚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