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赵庄红泥和赵庄朱泥两种泥料
赵庄小红泥,因其原矿处于赵庄(距紫砂村上袁约三里地),而后有人又称为”石黄泥”可能是因其外形似石,原矿颜色显土黄色(此石黄泥与石黄不是同一概念).赵庄小红泥因矿源问题曾一度言传”灭绝”近年在大规模的采石运动中额外挖掘出了大量的小红泥矿
.笔者曾考察黄泥矿现场,它与含铁较高的石英矿共生,显而易见,赵庄小红泥石英含量极高,以前,曾有人著文说,赵庄小红泥烧成收缩率极高,显然他是把”石黄泥”和”石黄”搞混了.经过烧成式样,赵庄小红泥烧成收缩率仅为9~12%,与黄龙山底皂青相仿.
经过加工处理后的赵庄小红泥.泥质细腻,粘结度,均不错,缺憾是在成型过程中泥丕失水状态下可塑性变差,喷水后触变性太高.在1180度高温烧成以后,颜色曾暗红,略带黄色.断面烧结度不完全,颗粒完整,表明透气性较好,因石英含量高,表面颗粒丰满,透度明显比黄龙山朱泥要高.
赵庄朱泥乃朱泥中的极品,为世所公认,而现在众所周知的黄龙山富产朱泥一说,严格来说只是牵强附会之说,其实黄龙山出产的大多是紫泥,红泥,朱泥只是占了很少的份额,且品质不高.
好多人会把朱泥和红泥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朱泥属于红泥,是红泥中的极品,因此并不是所有红泥都属于朱泥范畴,朱泥只是红泥中很小的一部分.
赵庄朱泥矿历年就很稀少,且名贵,在几个朱泥矿区所开采的朱泥,目前还是属在宜兴任墅赵庄山的大黄石之间的夹层内,泥矿呈土黄色,开采困难最高,泥质最好,以前价格高过紫砂数十倍,交易以斤两计价。纯原矿朱泥之所以稀有,因其矿的形成受环境地理因素影响极大。
朱泥深得文人雅士喜爱,主因有:其烧成后胎色朱红鲜丽,再经泡养后更显光彩夺目,多呈光货壶形,壶体小巧精致、纤纤闺秀,因为一目了然,所以壶身每一部位的修饰若有一丝苟且就无法掩饰,丑态百出。
在制作和烧成过程中,纯朱泥矿的破损率甚高,制壶者一直视为高难度产品,朱泥壶的工价也一直高居不下,历史上也少有用纯正朱泥矿制作的朱泥壶,市场上许多添加铁红粉的所谓朱泥壶,充其量只算是红色的壶,绝非真正的朱泥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