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正高工钱一清老师
一件好的紫砂陶刻作品,离不开功力深厚、刀法奇绝的陶刻高手,其不仅要拥有书法、绘画、篆刻等多方面的艺术底蕴,还需巧妙地运用各种刀法技艺,将各类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陶刻语言。在陶刻名家钱一清的作品背后,我们能看到,一位对自己有要求、对艺术有执着追求的紫砂匠人的修炼。
1987年,钱一清在高中毕业后进入紫砂工艺厂,先随国大师储集泉学习制壶技艺和造型设计,后拜省名人黄自英门下学习陶刻装饰技艺。储集泉大师不仅制壶了得,在国画领域也颇有造诣,而黄自英对钱一清的陶刻启蒙,使之沉浸于紫砂装饰的艺术魅力。
2002年,钱一清进入紫砂研究所,跟随国大师鲍志强继续深造,在创作实践中学习与精进技艺。天资聪颖的他,勤奋刻苦地研习,刀笔功力逐渐展露锋芒,成为宜兴紫砂陶刻界的佼佼者。
通观钱一清的作品,总带有其自己的风格特征,通过诗、书、画的陶刻装饰,展现出紫砂的金石味、书卷气。其工艺严谨而周到,根据不同造型,选择装饰元素,规划画面布局,并采用相适宜的刀法镌刻,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呈以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也达到了壶艺与书画美的高度统一,为人津津乐道。
摹古鲍大师经典的《雄狮》,从造型到书铭,无不大气磅礴。壶体藏锋匿角,方中寓圆,雄狮为钮,昂首蹲伏,气势十足。正面陶刻“山积而高,泽积而长”,雄浑有力,反面刻绘“溪山秋爽”风景图,以细腻的刀笔诠释旷达的意境,气韵高逸,工艺精妙。
在钱一清的作品中,能看到其对文学诗词、名言、名句等书法镌刻的挥洒自如,也能窥见山水、花鸟、树木、民居等形象的生动刻画。极具文人风骨的《子冶石瓢》,通过宽窄、深浅不一的线条变化,演绎荷花游鱼之趣,浓淡相宜,写意传神。而与夫人卞炬全制的《汲泉》,以不同泥料衬托“四君子”之气质,通过适当的画面留白,充满灵秀意蕴的刻绘,展现梅之傲、兰之幽、竹之坚,翰墨刀锋间,功底方寸毕现,令人叹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