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中调砂,不只是装饰手法,更是工艺的需要
“调砂”是在炼制泥料时的泥粉中,按一定比例、一定目数加入另外的熟或半熟的天然砂料,并使二者充分且均匀结合。调入的砂料颗粒大小、调兑比例各有不同,调砂不只是装饰手法,更是工艺的需要。
调砂这种装饰手法早在明代即已发明,早期调砂砂是将一种金黄色的粗砂掺入紫砂泥中,做成壶或茶叶罐。看似如夜空中满天繁星,令人神驰,而经天长日久使用之后,壶面上的粗粒黄砂如金星点点,令人百看不厌。
用调砂装饰紫砂壶,有的艺人是将少许粗砂铺在泥凳上,把湿泥条压在粗砂上,这样壶面上就挂满砂了。还有的艺人是用手沾了的砂嵌入壶面,这种方法尤其需要制壶者较高的审美眼光,使调砂显得自然而丝毫无人工雕琢之感的才是上品,否则就不如不以粗砂装饰。
砂,可增强泥料的可塑性。泥料太细则粘手,太粗则制坯困难,调入合适的砂可方便制坯。例如制作小红泥的熟砂,添加进小红泥生料中,可对坯体起“脊”性作用,使之“坚骨”,降低制作难度。
宝儿壶 顾勤
而烧结温度既制约呈色也制约透气性,特定温度只能呈现特定颜色,达到特定透气性。但呈色和透气又是矛盾的。砂,在烧制时不收缩,可提高成品率,可增强透气性,还可提高成品滋润感,调控色泽。例如,在底槽青中加入石黄,不但可以降低烧成温度,而且可以提高成品的质感与滋润度。
调砂后,可高温烧造以提高呈色的饱和度,而不玻化致透气性降低。有些矿料,石英含量不多,但低熔点的有机物含量也少,烧成需要很高的烧结温度,不仅耗能,而且占窑位时间长,成本就高。若将黏土含量多的矿料颗粒添加进去,就可降低烧结温度、降低成本。
调砂还可以丰富天然紫砂矿料的色泽,在不改变紫砂泥特性的情况下,增加泥料花色,产生特殊的肌理,赏心悦目。
历代紫砂工艺调砂方法都是在长期的实践和使用中不断地完善,总的来说,紫砂调砂工艺的区别只是相同或不同质地的泥料调配砂子的比例差异而已,但却使得紫砂呈现出不同质感。所以紫砂调砂工艺在紫砂制作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在成形工艺和效果上也非常突出,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