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紫砂,就需要知道砂的妙用
宜兴的紫砂泥是独一无二的,与紫砂泥类似的陶土虽然在其他地区也存在(如安徽、山东、广东等地的紫陶),但都无法与紫砂相比,这是因为宜兴紫砂泥的结构是绝无仅有的。
砂,化学从成分上来说,是石英颗粒。其实这就是经验派说紫砂泥“有骨性”中的“骨”。 不同的紫砂,所含石英会有不同。
石英密度大,熔点高,能提高紫砂的烧结温度,同时,紫砂的许多特性,都与石英成分紧密相关。烧成品的开放性气孔结构,就是石英颗粒(及其团结物)之间的空隙;封闭性气孔结构,就是石英颗粒及其团结物内部的空隙。但是石英含量高,不仅会提高烧结温度(提高烧制成本),而且难于制作(砂性重,不易成型;烧制时容易开裂)。所以,如何用不含砂或含砂少的紫砂泥做出含砂多的效果,就成为一种工艺,这也是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经验。
这里讲的是制作工艺上的砂,即“石英砂”、“生砂”和“熟砂”,而不单单是矿料内部成分中含的砂(石英)。
松三弄 汤宣武
紫砂矿料如果石英成分恰当合适,一般就会用“通粉”来做“清水泥”,不会预处理或者拼合其他矿料。
一、 使成品具有明显的用养效果。
气孔结构,决定用养效果。为弥补一些矿料自身的不足,就需要往里面添加石英含量高的矿料,最常见的是“黑墩头”、“白麻子”,以提高坯体中的石英含量,增加坯体中开放性气孔的比率。
二、降低制作技艺,提高烧成率。
有一类矿料,不能添加上述两种矿料,这就是小红泥(包括其精品朱泥),因为那两种矿料会改变烧成品的颜色。
小红泥属于黏土类,收缩大,制作和烧制较难。
为降低难度,就将泥料预处理:制作生砂或者熟砂,然后再添加进去。
皱纹明显的朱泥作品,说明制作工手技艺水平高,因为他不用泥料预处理,就能解决工艺难度问题。
三、 装饰作用,典型的是铺砂(熟砂)工艺。
这多少和烧饼上铺芝麻的工艺差不多。烧饼铺芝麻,好吃;茶壶铺“芝麻”,好看。
但是铺砂工艺不可滥用,如果工艺不过关,就会破坏紫砂壶的自然风格。
砂的分布不是太规整就是太凌乱,不仅不是锦上添花之美,反而是画蛇添足之丑。
四、提高烧结温度,追求好的呈色。
颜色和烧结度,是紫砂制作中的一对矛盾。一定的温度、一定的烧制气氛,紫砂肯定会呈现一定的颜色。
但问题是,颜色很好,但未烧结,这也不能算是成品,因为紫砂壶必须要满足实用功能:
透气不透水,较高的坯体强度(不易碎)。
砂在这里就有了用武之地。调高温,增加;降低温,减少。但是这里面又会有一个变量:所添加砂本身的呈色对原泥烧成后呈色的影响。
五、降低烧结温度,降低成本。
有些矿料,石英倒是不多,但是低熔点的有机物含量太少,所以烧结温度也很高,有的达到1310度(一般的都是1180度左右),不仅耗能,而且窑位少,成本增加。
将黏土含量多矿料磨成颗粒(或预制成生熟颗粒)再添加进去,就可以起到降低烧结温度的效果。
六、使制作的泥料别具一格,这是最常见的调砂目的。
天然紫砂矿,尽管种类繁多,但是差别在于整体的呈色和颗粒效果,一种天然矿,含有多种颜色砂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