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泪,建盏的特点之一
时间:2020-03-31 来源:建盏知识
众所周知,建盏作为汉族传统名瓷,旧时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其固有的特点之一就是“釉泪”。对于建盏釉泪,资深盏友们往往爱不释手,求之不得。但大部分盏友对釉泪一现象,恐怕还是一知半解。
建盏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
釉泪,显示了建盏特有的厚釉及其流动感,同时泪滴里集中显现了黑釉及其中晶体的美感,这是建盏之美。但是釉过厚过多,就会粘底,所以不粘底的釉泪是美感,也显示了施釉手艺高超,这也是许多资深盏友为何喜欢釉泪的原因。
“釉泪”需要刚刚好,不要太过而粘底,也不要釉不够而不现!我们都知道,建盏必须施厚釉,若釉薄,纹理不现;若釉厚,则会容易形成黏窑。而且釉往下流动,口沿处釉会变薄,容易形成干口。即使我们只施半釉,这些“矛盾”的条件依旧是烧制建盏最大的难题。也被形象的称为厚釉与火候的“相爱相杀”!
当釉泪垂而不落时,形成特有的个性美,当釉水落下过于盏底,沾到窑上,影响美观,则视为瑕疵。盏友们都醉于建盏的釉泪美,苦寻有釉泪的美盏。
物有泪皆有情,釉泪是有名字,有生命的,经历千度高温,在不见天日的窑中锻造,烈火出身,留下的一滴是它涅磐的泪。釉泪,承载的是陶匠们的汗水与努力。釉泪,更是承载着建盏对窑炉思念和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