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朱泥和红泥最根本的区别
有没有一些壶友和小福一样的,对于朱泥和红泥总是傻傻分不清?有时候明明是朱泥,看成了红泥,明明是红泥却又看成了朱泥,紫砂朱泥和红泥最根本的区别在哪呢?一起看下吧!
朱泥俗称“红泥”,也有人称为“石黄”,产于陶土“嫩泥”矿内,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朱泥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为红泥(含铁量极高),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目前朱泥矿是明显减少了。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红泥矿氧化铁含量较高,优者光洁明亮,橙中略见红光,劣者杂乱阴霾,俗不可耐;红泥原矿坚硬似石,呈澹草绿色调,窑温略低,较适制作小件茗器,可爱灵动,深得世人喜爱。...
朱泥和红泥的区别
1、最根本的区别是矿源和泥性。朱泥主要产于嫩泥矿中,红泥产于黄石夹层中。朱泥泥性较高,砂性较弱,红泥则相反,砂性重泥性弱。
2、两者的收缩比不同。普通红泥13%左右,而朱泥普遍高于红泥,有的甚至可达25%以上。
3、两者的色泽、质感不同。红泥:柔和温润,红中略带一点橙色。朱泥:朱红略泛橘光,鲜明细腻质感极佳。
4、两者的成型难度不同。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涉及。朱泥:泥性甚娇,成型难度大,大的壶型成品率低,小壶成形后则可爱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