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朱泥与红泥之别
朱泥原矿呈金黄色或浅黄绿色的红泥,明代称之为“石黄泥”,清代称为“朱泥”。其氧化铁含量较其他紫砂泥高,原矿深埋于宜兴丁山镇赵庄山嫩泥矿层底部,成泥后称朱泥。朱泥矿位于紫砂矿的最底层,因为氧化铁的含量比较高,所以烧制成的壶颜色似朱砂红,因此又被称为“朱砂泥”。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成品率较低,因此常用来制作小型器物。
朱泥十分名贵,在昔时价值为紫砂泥之50倍以上,开矿采集以斤两计价出售。但朱泥因矿源有限,且采掘困难。本身原矿就少、而且位于矿层底层,开采难度也大,加上其成品率低、塑性难等特点,所以朱泥壶就连很多名家大师都不愿意做。这就造成朱泥壶的数量更加稀少,同时价格也比较高。
红泥是以烧成后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按照矿料的材质结构可以分为紫砂红泥和朱泥两部分。红泥属泥质粉砂岩,就是现在习惯称呼的红泥。矿料外观呈多种红色、黄色调,质地一般比较均匀,含有少量的白色云母碎片。矿料呈多种致密块状结构,易酥开但不溶于水。
福玺 谢永新
因含铁量多寡不等,红泥矿烧成后的色泽或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
紫砂红泥和朱泥虽同属红泥类,但原料的成型性能、干燥及烧成收缩性能等均存在很大差异。烧成后的色泽效果、胎质性能等也有所不同。
朱泥和红泥的区别
1、最根本的区别是矿源和泥性。朱泥主要产于嫩泥矿中,红泥产于黄石夹层中。朱泥泥性较高,砂性较弱,红泥则相反,砂性重泥性弱。
2、两者的色泽、质感不同。红泥:柔和温润,红中略带一点橙色。朱泥:朱红略泛橘光,鲜明细腻质感极佳。
3、两者的成型难度不同。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涉及。朱泥:泥性甚娇,成型难度大,大的壶型成品率低,小壶成形后则可爱灵动。
4、两者的收缩比不同。普通红泥13%左右,而朱泥普遍高于红泥,有的甚至可达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