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门杨娇《笑樱竹节》:一壶竹语,诉尽古朴雅致情
笑樱竹节壶,作为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笑樱壶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最初名为“三线壶”,壶式灵感源自古代陶瓷贮茶器具“罂”。后来因壶钮形状酷似枝头樱桃,又与《聊斋志异》中“婴宁一笑千愁解”的典故相契合,从而得名“笑樱壶”。
婴宁那纯真灿烂的笑容,恰似笑樱壶所展现出的和谐之美,二者这种内在的呼应,让笑樱壶从诞生之初便似乎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杨娇作品《笑樱竹节》,一壶竹语,诉尽古朴雅致情。
杨娇,生于陶都宜兴丁蜀镇紫砂世家,从小受到紫砂文化的熏陶,对紫砂情有独钟。学校毕业后开始从事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拜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陶器艺术大师范泽锋为师。名师的悉心指导,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杨娇的紫砂技艺突飞猛进,所制作品古意出新,气韵浑厚,作品多次被各大型书刊刊载,并在国内外展评中多次获奖,深受收藏家喜爱。
此件作品以大红袍为泥料制作,红艳喜庆。壶身饱满丰腴,上收至口,下收至圈足,线条流畅,比例恰到好处,给人一种稳重而又优雅的感觉。壶盖微隆,子母线吻合严密。塑一段曲劲的细竹为钮,两端贴塑竹枝竹叶,展现出新生命的勃勃生机。
壶流四节,遒劲向上,似有破土极力生长之势;胥出一枝,贴塑壶身。壶把四节,曲而不柔,尽显坚韧之态。流、把均向上翘起,好似微笑的红嘴唇,笑意盈壶,令人愉悦。
全壶制作严谨,挺秀俊美,气韵生动,气质高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赏藏价值。用其冲茗,注水入壶,仿佛能听见竹林中潺潺的流水声,让人心境澄澈。茶汤醇厚,韵味悠长,竹之坚韧、高洁,两者相得益彰,完美融合,幻化出独特的魅力,令人神往。